绛州三楼(鼓、钟、乐楼) - 仅此三楼鼎立
来源:原创作者:运城旅游网时间:09-05-29点击:
绛州三楼系指钟楼、鼓楼、乐楼。位于新绛县城西部高垣之上。明清时州府县城多有市楼,俗称鼓楼,唯绛州三楼并峙,南北鼎形排列,钟楼在南,乐楼在东,鼓楼偏北。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鼓楼,据碑记创建于元至正年间,明清均有重修。现存木结构为明代遗构。因年久失修,1994年进行抢救性翻修并彩绘,现面貌已焕然一新。鼓楼筑在七星坡顶端西侧,座西面东,在州府大堂的东南,基址宏大,砖石混砌而成,东西辟券洞门串通,楼身为三重檐,歇山顶,逐级相应收缩。底层面宽五间,进深二间,周围辟回廊,可以供游人四面了望,南观汾水如带,北望吕梁岚气氤氲,四周风光尽收眼底。二层、三层皆面宽三间,进深一间,二层也可以登高远望。楼内梁架规正,别具一格,颇具古建价值。楼身基座东侧嵌有清乾隆二十七年(1762)《创建重修鼓楼纪略》、《重修鼓楼》碑石2通。
钟楼,据《新绛县志》记载,最早为北宋乾德元年(963)所建,后因失火全部毁尽,又在废墟上重建,元、明均有重修。现存建筑为明万历年间遗构,清代有修葺。1979年和1994年两次翻修,使之焕然一新。该楼地势高峻,台基耸立,为正方形,楼身四面设有券洞门,嵌有四副石刻楹联,屋顶为十字歇山顶,剪边琉璃瓦饰。内悬万斤巨钟,为金天德大定年北关“天庆观”所铸,因铸造技术科学先进,钟声清脆、悦耳、宏亮,夜静可声闻数十里。
乐楼,创建年代不详,现为明代遗构。因年久塌圮,1983年予以抢救性维修。乐楼座南面北,面阔三间,进深二间,前檐插廊,台基高为2.5米,明间宽大,并出抱厦一间,屋顶当心间凸起,犹如阁楼形制,据传上下可以同台唱戏。屋顶为硬山筒瓦顶。楼北面有逐阶增高的石砌七星坡,原有城隍庙,此乐楼为酬神演戏之戏台,又是城内过年过节戏曲活动的主要场所,台前坡道宽广,呈倾斜状,观众可以就势观看演出,不受任何遮挡。
正文完毕